信息來源:經濟日報 發布日期:2023-11-05
中國科協推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,扶持32歲以下人才在創造力黃金時期做出成績;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“青年創新”專項,引導和激勵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研究;廣州市計劃從2024年開始,連續5年投入約10億元,通過階梯制資金支持方式,幫助不同年齡段的青年科學家潛心科研……近年來,各地各部門出臺一系列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硬招實招,有效激發了創新動能。
青年科技人才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力,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。北斗導航、探月探火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中的許多項目團隊成員平均年齡都在30多歲;在人工智能、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領域,有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擔當重任。但也要看到,科技創新不會一蹴而就,需要青年科技人才以日積月累之功充實知識技能、開發創新思維,方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、愈演愈烈的人才競爭,在科研攻關中挑大梁、當主角。
青年科技人才要練就過硬本領。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,需要有廣博的知識體系作支撐。不少青年科技人才由于缺乏高層次多學科領域的系統鍛煉,難以從多層次多角度發現問題根源,需要找準自身短板勤于學習,緊盯世界科技前沿,不斷突破常規思維,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。
青年科技人才要傳承科學精神。青年處于人生最重要的發展時期,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,要摒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,牢固樹立追求真理、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,堅守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科研精神,不怕苦、不畏難,腳踏實地致力科學探索。
青年科技人才要堅定科技自信。近年來,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亮點頻出,人工智能、移動通信、超級計算等前沿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,載人航天、嫦娥探月、天問訪火等重大突破讓我國在深空、深海、深藍等領域占據科技制高點。作為中堅力量的青年科技人才,必須建立起科技自信,想國家之所想、急國家之所急、研國家之所需,以解決重點科研難題為己任,加強基礎理論研究,努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更大進步。
青年科技人才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,正迎來建功立業的難得人生際遇。期待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勇于挑大梁、當主角,不懈奮斗、擔當有為,創造更多享譽世界的研究成果,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。郭靜原
[ 責編:肖春芳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