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來源:人民網 發布日期:2023-11-04
近年來,電力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,成為推動電力系統革新與升級的有力抓手。電力物聯網能有效整合通信基礎設施資源和電力系統基礎設施資源,提高電力系統信息化水平,改善電力系統現有基礎設施利用效率,為電網發、輸、變、配、用電等環節提供重要技術支撐。
當前,我國正以建設清潔低碳、安全充裕、經濟高效、供需協同、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為著力點,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。海量的分布式新能源、電動汽車、充電樁、分布式儲能得到快速發展。一方面,源網荷儲四維互動成為電力系統實時動態平衡的關鍵。另一方面,各類分布式新能源、負荷終端操作系統五花八門,供需互動存在較大障礙,需要有一個統一、安全的操作系統。
此前發布的《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要準確把握電力系統技術特性和發展規律,扎實做好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,加快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充裕、經濟高效、供需協同、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,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,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。
近日,南方電網與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北京聯合發布電力物聯操作系統――電鴻物聯操作系統,實現一套系統覆蓋不同類型、不同品牌的電力設備,實現設備即插即用、海量數據互聯互通,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大規模物聯設備接入、運行維護提供了一套電力物聯操作系統。
據了解,此前國內物聯操作系統呈現“碎片化”特征,種類多,協議、規格、安全性不一致,都是針對電網單一業務、單一場景,不支持多業務、數據共享、即插即用。這樣就會導致每次新增一種物聯設備時,都需要經過專人支撐現場安裝、調試,入網需要2―14天時間,成本高、效率低。
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科技(廣東)有限公司硬件研發部經理杜韶輝表示,電鴻物聯操作系統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物聯操作系統,針對電力行業定制了功能增強套件,為不同電力設備的智能化、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架構,實現了一套系統覆蓋不同種類、不同內存大小的電力設備。
新能源并入電網,背后是海量的數據分析與處理,而電力設備終端監測、采集數據后,海量數據通過統一的通信協議在網絡上進行交互,可有效提高數據處理能力,保持用電量和發電量的動態平衡。
此前印發的《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(2023年版)》指出,鼓勵建設各級各類能源電力數據中心,整合電網企業、電力用戶、電力需求側管理服務機構等的用電數據資源,逐步實現多源異構用電數據的融合和匯聚。安全有序推進用電數據開放共享,完善隱私保護。創新電力領域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機制,支持開展基于用電大數據的新型增值服務,打造數據應用生態。
未來海量物聯設備終端的發展,要采用統一操作系統,需要構建一個強大的生態,其開源性和統一性尤其重要。
正泰電器物聯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宋錫強認為,物聯網操作系統無法由芯片廠商、設備供應商、應用廠商、開源社區等獨立開發完成,需要由有大量業務應用場景的大型央企牽頭,秉承開放共贏的原則,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共建物聯生態,才能使物聯網操作系統具有更強的生命力。(陳靜儀對本文亦有貢獻)
(責編:楊虞波羅、呂騫)
關注公眾號:人民網財經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